大同市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,积极完善充电网络布局,目前建有充电站435座、充电桩3612台,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。通过智能充电平台“大同充电”,实现了智慧停车与智慧充电的同步便民服务,预计到年底桩车比将达到1∶8,力争1∶6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。大同市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截至目前,已建成充电站435座、充电桩3612台,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。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大同市对绿色出行的支持,也展示了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前瞻性和执行力。
大同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显著成果
大同市通过完善网络布局和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,有效加快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。在西城墙外围南段的充电站,白色的遮雨棚和整齐划一的直流充电桩,不仅外观时尚,操作也极为简便。车主只需微信扫码,即可轻松获取充电桩的收费标准及周边桩点位置,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。
智能充电平台的便民服务
运营企业开发的“大同充电”平台,提供了预约充电、扫码支付、充电状态查询及位置引导等功能,实现了智慧停车与智慧充电的同步服务。此外,配套的“平城充电共享空间”为电动出租车车主提供了24小时免费服务,进一步提升了充电站的便利性和实用性。
未来展望与政策支持
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,大同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速度加快,保有量逐日增长。市能源局牵头,多部门协同联动,通过强化日常调度和定期评估,持续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。预计到今年年底,桩车比将达到1∶8,力争1∶6,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充电服务。
大同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,也为城市的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未来,随着更多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和服务优化,大同市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的典范。